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十大产业前瞻2025 新质生产力引领千行百业新征程

  • 国际
  • 2025-01-02 07:36:03
  • 14

十大产业前瞻2025 新质生产力引领千行百业新征程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回望2024年,新质生产力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前瞻2025年,新质生产力将加快赋能千行百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产业新天地。

2025年将是革新与求变的年份。不管是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硬科技,还是以“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为代表的新消费,都离不开“新”字,科技创新将带动产业升级与转型,扩内需政策加码,有望催生新需求兴起与新业态壮大。

从新能源汽车加速智能化,到人工智能加速应用落地,从低空经济加速起飞,到商业航天加速基建,我们已经感受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的澎湃气息,新动能、新优势、新业态、新模式勃然兴起。

半导体

进入向上周期,产业格局将重塑

最近十年,中国半导体产业成绩斐然,迸发出新的活力。展望202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进入向上周期,增长趋势确立无疑;但在全球贸易冲突加剧、进入智能时代的背景下,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正在加快重塑,进入一个新的、再全球化过程;分化和机遇,将成为产业发展关键词。

“2025年供应侧晶圆厂产能逐步释放,需求侧汽车电动化渗透率提速,AI数据中心加速发展,整体来看,对未来市场仍应保持期待。”华虹宏力半导体业务发展资深总监胡湘俊引用第三方数据表示,全球半导体产业预计2025年营收达到7190亿美元,增幅为12%。

产业增长确立,但增长点和投资机遇已经开始分化。AI接力互联网,成为半导体增长的新驱动力。在AI Agent加持下,智能手机、PC、可穿戴产品(比如耳机)都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其对云侧和端侧的AI芯片需求,将成为半导体成长最强劲的驱动力。

在应用爆发次序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电子首席分析师舒迪认为,2025年,端侧AI将迎来加速落地,AI眼镜可能是最先爆发的市场,AI耳机也将成为主流。而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将成为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展望2025年,半导体先进制程依然是全球产业增长和竞争的最重要领域,欧洲、美国、日本和东南亚都在积极扩建新产能,半导体全球供应格局正在动态重塑中。

人工智能+

大模型应用“软硬兼修”

AI驱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浪潮席卷全球。IDC预测,全球AI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增至2218.7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6.2%。2025年,中国AI市场规模预计约占全球总规模的8.3%。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人工智能+”行动,行业大模型发展势头迅猛,AI智能体持续升温,加速融入并赋能千行百业。

“我们即将迎来AI应用的群星闪耀时刻。”百度创始人、董事长李彦宏预测。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2025年不仅是智能体的元年;未来AI手机、AI PC以及AI眼镜将会成为新的消费热点,2025年将成为AI终端的元年。

按照《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目标,到2025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智能农业、国防建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

在大模型层面,OpenAI、谷歌、亚马逊、字节跳动、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主流模型持续升级迭代。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趋成熟,各大科技企业的模型调用价格显著下降,从而明显降低了其他行业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成本。

人工智能最值得期待的应用场景之一就是人形机器人。按照智能化程度,人形机器人可被分为L0至L5六个层级,目前人形机器人正在从L3向L4过渡。

人形机器人前景广阔已成共识,但其要从视频Demo走向产业落地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当下,具备资金实力且自带场景的大厂正加速入局,高精尖人才设立的初创公司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行业景气度日趋高涨。

人形机器人的量产趋势正在逐步显现,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宣布了其量产计划,海外企业如特斯拉预计在2026年开始人形机器人量产;中国企业如优必选,其产品已经进入东风柳汽、吉利汽车等车厂的实训。达阀则计划在2025年实现量产。

新能源汽车

自动驾驶将加速行业高成长

2024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问鼎全球的第十个年头,2025年,中国汽车新能源化浪潮依然难以阻挡,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智能化,将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渗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最大看点。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日前表示,乐观估计,2025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650万辆(含出口)左右,增速接近30%,渗透率超过50%,内需有望达到1500万辆,渗透率超过55%。

财政部办公厅近日发布通知要求,新能源汽车可以满足实际使用需要的,年度公务用车采购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0%。对于路线相对固定、主要在城区行驶的公务用车,原则上100%采购新能源汽车。

备受关注的中欧围绕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的对话仍未结束,商务部发言人近期表示,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摩擦,希望欧方尽快采取实际行动,与中方共同推进磋商。多家中国车企负责人认为,企业有能力消化关税影响,真正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法是技术进步。

多家券商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乘用车智能驾驶普及将提速,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渗透率有望达到10%至20%,搭载NOA方案的乘用车新车销量有望冲刺500万辆。与此同时,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小米汽车、华为和赛力斯等企业对发展自动驾驶业务的态度非常积极。作为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比亚迪在其20万元以上车型搭载高阶智驾系统的进展也引发业内关注。

展望2025年的中国自动驾驶行业,特斯拉的入场时间表已经成为焦点。特斯拉团队近期预计2025年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将在中国推出,不过特斯拉团队也在后面注明“等待监管部门批准”。此外,萝卜快跑日前拿下香港特别行政区运输署批出的首个自动驾驶车辆先导牌照,这将成为萝卜快跑走向全球化的重要一环。

商业航天

批量化卫星生产与发射可期

2024年,我国“千帆星座”和“国网星座”相继成功发射首批组网卫星。两个巨型星座计划的卫星数量均超过1万颗,批量组网建设序幕的拉开,意味着高频次火箭发射、批量化生产卫星不再遥远。目前,我国已形成了较完善的商业航天产业链生态,企业总数达到500余家。

大量的可重复使用火箭试验和发射需求形成趋势。2024年,我国航天八院、蓝箭航天等单位的重复使用火箭试验箭完成10km级飞行试验,2025年有望实现首飞;国际上,SpaceX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在第五次试飞中成功实现了“筷子”夹火箭,2025年将继续向实现火箭完全复用的目标迈进。

随着批量卫星组网的启动,我国卫星工厂将迎来投产、扩建热潮。银河航天、吉利卫星超级工厂的年产能目标均达500颗卫星。微纳星空除了在北京昌平投入卫星智能化产线外,也在江苏省无锡市经开区规划了占地50亩、总投资10亿元级的新一代卫星智能化制造基地,目标是年产超200颗卫星。

伴随大型星座的建设,商业航天企业逐渐实现盈利,新的阶段目标是全产业链实现商业闭环,即卫星互联网得到广泛应用。最新数据显示,SpaceX的“星链”星座提供的卫星互联网已服务超400万家庭用户,2024年预计实现66亿美元收入。业内信心倍增,期待我国的卫星互联网应用在各行各业落地开花。

政策层面,继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顶层规划和具体支持有望在2025年进一步完善。

生物医药

AI加速渗透,打开行业新空间

“AI+医疗”正在为生物医药行业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展望2025年,不少医药人提到人工智能(AI)与生物医药细分行业结合所带来的新机遇。业内人士预计,2025年,AI在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等细分赛道发展可期,随着AI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质量与效能都将迎来新突破。

联影医疗实际控制人、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向记者表示,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医疗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新技术不断涌现,从人工智能大模型到芯片技术、元宇宙技术,从区块链到物联网等,都在不断推动医药行业变革。

2025年,AI制药有望进一步助力中国药企新药研发效率提升。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任峰表示,AI的应用使得某些药物分子的研发较传统方式用时缩短了三分之二,研发费用只有行业平均研发费用的十分之一。在没有AI支持的情况下,新药研发管线的成功率通常低于5%,而AI的引入可以将这一数字提高3倍至5倍。

“AI+医疗”不仅局限于AI制药相关场景,还涉及辅助检测、诊断,以及手术机器人、智能手术系统等。在业界看来,医疗器械与AI的软硬件结合将带动行业向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低空经济

eVTOL常态化商用场景将落地

2025年,低空行业的最大看点是大型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常态化商业应用场景和航线的落地。2024年,物流、消防、文旅、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各类低空应用场景在全国遍地开花,已经为更大规模的常态化商业应用做了铺垫。

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谢嘉认为,大型eVTOL航空器常态化商业应用场景和航线的落地,会极大促进eVTOL相关产业生态更加成熟。

业内预计,未来两年将迎来国内多家eVTOL头部企业适航取证的高峰。目前,小鹏汇天、亿航智能都有不少订单在手,商业化运营也在加速推进。

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运营离不开低空新型基建的支撑。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罗军认为,2025年,空中交通指挥网络和地面若干飞行服务设施的建设将全面推进;一批行业标准、强制标准和相关规则将陆续发布;将有更多科研机构、创新创业企业和投资企业进入无人机产业、eVTOL产业赛道,低空产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世界无人机大会主席杨金才表示,未来两年,中国的eVTOL将会在多个城市甚至几十个城市飞起来,成为城市空中的交通工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飞的”。

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

文化传媒

首发经济加持,数字创意企业迎良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开源证券认为,包含首演、首展、首赛及内容新品首发等领域的文化产业有望迎来新机遇。

柠萌影视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周元表示,中国是文化产品生产大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中国电影在海外上映数量显著增加。中国短剧也在国际上展现了强劲的实力,2024年,来自中国的应用包揽海外微短剧下载量前三。

在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看来,文化传媒行业要把内容作为主业。他认为,实现行业健康发展有三个关键因素:一是转变增长方式,给行业提供更多确定性;二是培育行业的创作热情;三是技术变革时刻,寻找下一时代发力点。

近年来,众多文化消费体验新地标打破传统商业路径依赖,通过跨业态、多品类组合满足了消费者的新需求,与首发经济的内核“新”不谋而合。

在华鑫证券朱珠看来,传统存量线下渠道电影院线具有潜在商业价值;首发经济及沉浸式体验将利好数字创意企业;线上媒介也在加码线下企业;具有可持续内容IP生产运营及数字营销、粉丝经济公司也迎来机遇。

展望未来,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也引发了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文化产业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融合在全球范围内正迅速发展,不论是新闻生产、影视制作,还是游戏开发,AIGC已成为提升文化产业生产力水平的有力助手。”中文在线董事长童之磊说。

冰雪经济

政策支持更有力,行业供给渐丰富

2025年,不少人在动人心魄的雪景中与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相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发展冰雪经济。展望2025全年,冰雪经济这一新经济业态的消费潜力值得进一步挖掘,或将焕发更强劲动能。

一方面,政策支撑更加有力。回首2024年,一系列利好冰雪经济发展的举措出炉,尤以202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最受关注。《意见》明确,到2027年,我国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我国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另一方面,行业供给日渐丰富。近年来,冰雪旅游相关的项目增加,丰富了旅游供给。2024年下半年以来,人们有了更多大型室内滑雪和娱雪场所的选择,例如:上海耀雪冰雪世界、武汉城建热雪奇迹滑雪场等大型冰雪旅游项目相继开业,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将于2025年亮相。未来,长三角、华中、珠三角等地的南方冰雪旅游爱好者有望实现四季体验冰雪项目,即时、短途的冰雪旅游产品或许逐渐成为热门。

除了冰雪旅游,包含功能性服饰在内的运动装备是居民参与冰雪运动的主要消费项目。随着国家对于冰雪经济的多项支持政策逐步落地,业内人士认为,这将释放羽绒服、冲锋衣等与冰雪相关的功能性服饰的消费活力,促进相关行业发展。

银发经济

扶持政策给力,行业进入快车道

2025年1月,国家出台的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将迎来发布一周年。

展望2025年,银发经济将迸发出怎样的能量?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人口发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胡祖铨表示,我国银发经济处在加快发展阶段,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占同期GDP比重约为6%。预计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占同期GDP比重约为10%。

2024年,民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发布支持银发经济相关文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度提出积极发展银发经济。上海、广东、江西等多地近期纷纷发布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的相关文件。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彭希哲发文表示,目前,我国银发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呈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需求稳步增长、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关键技术和产品创新速度加快等基本态势,同时也面临着涉老产品和服务的供应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企业介入的积极性高涨但商业模式尚不成熟、服务和产品的标准体系还不健全、专业人员稀缺等问题。

通信产业

5G-A商用提速,赋能消费电子崛起

5G-A作为承上启下的“半代”技术,2024年被中国及中东地区等率先投入商用。受访企业和专家预计,2025年,5G-A关键技术将更加成熟,商业场景将更加丰富,成为推动低空经济、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虚拟现实等产业发展重要力量,同时也将为通信设备制造商、消费电子产业链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2024年,电信运营商加速在全国范围内布局5G-A网络,目前,中国移动的5G-A商用城市已超过300个,一线城市的运营商针对商务、直播、游戏等特定场景推出5G-A套餐。同时,5G-A在旅游、智能制造、交通等多领域应用落地,终端厂商已推出55款5G-A手机。

2024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明确了到2027年底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的目标。这一计划不仅着眼于5G技术本身的升级,也特别强调了5G-A商用网络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提出,争取到2026年底实现5G-A的全量商用。政策的推动和市场需求强烈,将为5G-A拓展应用广度与深度提供良好的环境。

运营商在推动5G-A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基站、天线和射频设备,这将为通信设备制造商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市场研究预测,未来几年,5G-A相关设备的市场规模将显著增长,将推动整个通信产业链的升级。

受访企业和专家还认为,5G-A与AI等技术融合,也将给消费电子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5G-A上下行速率大幅提升,可支持XR Pro、全息、3D视频等消费级交互式应用,可带来更加沉浸的虚拟世界交互体验。

(记者 李兴彩、俞立严、冯心怡、温婷、何昕怡、何治民、刘怡鹤、杨翔菲、曾庆怡、时娜、孙小程、荆淮侨)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