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锂电上市公司争相布局新质生产力 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

  • 情感
  • 2025-04-09 17:18:03
  • 11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锂电上市公司争相布局新质生产力 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优势,成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竞争的核心赛道。

  据EVTank预测,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614.1GWh,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渗透率突破10%。

  除新能源汽车外,eVTOL飞行器、人形等新兴领域对高安全性电池需求激增,固态电池适配性显著。

  此外,电池ETF近1月规模增长1.63亿元,资金持续流入反映市场对固态电池产业链的长期看好。

  2025年以来,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多家上市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也纷纷取得突破性进展,从材料研发到量产装车,产业化进程显著提速。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研发团队扩充至1000人,20Ah样品进入试制阶段,目标2030年实现商业化量产。

  第三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处于产品验证阶段,计划2027年小批量装车。

  2024年底,完成上海固态电池试制产线建设,重点布局电解质及电池系统研发,已进入样品测试阶段。

  今年1月,与卫蓝新能源签订长期供货协议,2025-2030年将供应全固态电池电解质不少于100吨,强化其在半固态隔膜和全固态电解质领域的市场地位。

  3月底,自主开发的“固态电池专用双相复合超高镍正极材料”项目,成功入选由北京市科委、管委会发布的《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体现了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

  锂电企业大举布局固态电池的同时,整车企业也纷纷下场。

  旗下智己L6搭载准900V超快充“光年”半固态电池,续航突破1000公里,计划2027年推出能量密度500Wh/kg的全固态电池车型。此外,上汽还与清陶能源联合开发固态电池技术,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广汽埃安旗下的昊铂品牌,计划2026年搭载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和充电效率对标国际领先水平。

  蔚来、等车企也已推进半固态电池装车测试,并推出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简化结构并降低成本。

  不仅如此,国际传统车企巨头也看好固态电池前景。

  据了解,日产计划2025年3月启动全固态电池试生产,能量密度为传统锂电池的2倍,目标2028年量产;丰田、宝马等也规划2030年前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倒逼国内厂商加快技术迭代。

  尽管固态电池产业化前景乐观,但仍面临成本高、工艺复杂等瓶颈。例如,全固态电池的界面阻抗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且硫化物电解质对生产环境要求苛刻。未来,产业链需在材料创新、制造工艺及标准化方面进一步突破。

  2025年或成为固态电池从“实验室概念”转向“规模化量产”的关键转折点。中国企业在材料、电芯及整车应用端的全面布局,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先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新纪元。

  注: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结合辅助观点分析和撰写成文。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