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节后首日央行开展6970亿元7天期逆回购 操作利率与上次持平

  • 情感
  • 2025-02-05 21:00:05
  • 15

  2月5日,为对冲公开市场逆回购集中到期等因素影响,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69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50%,利率水平与上次持平。

  浙商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公开市场操作数量是综合考虑现金、财政收支、外汇占款、OMO到期量等因素带来的流动性缺口及市场需求后的灵活调整。

  中邮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梁伟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大型银行节前表现看,大行的负债端相对偏紧,资金融出规模处于历史同期低位。1月20日~1月24日,银行体系日均净融出2.30万亿元,其中大行日均净融出继续下滑至2.5万亿元,较1月第三周的2.7万亿元进一步小幅回落,资金净融出规模处于历史同期偏低规模。

  廖博指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点在价不在量。我国央行于2004年6月正式建立了流动性预测分析体系,按日对流动性进行分析、预测和监控,央行流动性调控有较强的主动性。

  廖博表示,公开市场操作数量是综合考虑现金、财政收支、外汇占款、OMO到期量等因素带来的流动性缺口及市场需求后的灵活调整,数量的多少并不代表央行意图,而应主要看资金面的实际表现,即DR007。

  2025年央行工作会议明确“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

  廖博分析,1月央行通过1.7万亿元超量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补充市场流动性,预计2025年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共计仍有约100BP的降准空间,降息也将继续发力,可能兼顾汇率形势与股市择机选择,预计中性降息30BP,极限降息50BP。

  1月14日,国新办举办“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按照中央“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要求,人民银行今年将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宣昌能指出,下阶段,宏观经济政策还将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支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保证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

  梁伟超分析,从春节前后资金的季节性走势来看,节后可能会有两周左右的流动性季节性宽松,主要是现金回流的影响。以往节后均有万亿元附近的现金回流补充流动性,从而带来资金面的季节性放松。故今年节后流动性的观察期在两周附近,大概率会出现季节性的放松,但宽松程度和幅度如何,有待观察。

  廖博向记者表示,考虑到1月央行发布公告决定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短期内下行空间有限,警惕债市潜在波动风险。

  梁伟超表示,本轮债市的调整主要集中在短端上行,1Y国债自去年末0.93%左右的低点回调了41个BP至此前的1.34%,10Y—1Y国债利差也自去年末70BP左右的高位回落至此前32BP的极低位置。与此同时6M国债与1年的倒挂也很显著,1月中旬前后1Y—6M国债利差一度降至-15BP左右。

  梁伟超进一步分析10年国债和1Y存单的利差状态,去年1~11月10年国债和1年存单收益率利差波动区间在20至30bp左右,但去年12月长端利率行情快而极致,带动10Y国债—1Y存单收益率从12月初的25BP以上快速压缩至今年初的3BP左右;今年以来资金面和短端的调整调整又带动存单利率上行,使得当前1年存单和10Y国债的倒挂显著,10Y国债—1Y存单利差进一步压降至-8BP左右的历史新低。

  梁伟超指出,本轮调整主要是资金面收敛带来的短端和存单的调整,而长端的10Y和30Y在1月第一周之后调整幅度不大,长端能够承受较长时间的负利差,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节后流动性宽松的笃定。

  2024年末,1年、3年、5年、7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1.08%、1.19%、1.42%、1.59%、1.68%。2024年12月,银行间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57%,同比下行21个基点;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65%,同比下行25个基点。

  梁伟超表示,节后的债市波动放大几乎确定。对于长端而言,若降准落地,则期限利差大概率能有所修复,短端可能有所下行,但存单依然难以回到1.6%以下,长端还将面临一定调整压力;若降息落地,降息幅度在10BP,全年降息预期需要修正,长端势必需要经历止盈调整压力。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