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 > 正文

从业多年遗体化妆师:曾见人用12个小时,缝合拼凑被火车撞的遗体

  • 时事
  • 2025-04-04 11:54:04
  • 10

大河报 · 豫视频记者 于鑫 实习生 裴晴

村上春树曾在《挪威的森林》里写道:" 死亡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出于求生的本能,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始终无法抹去。但有一类人的存在,却能安静温柔地平息这份恐惧,让死亡变得温暖,他们就是送走生命最后一段旅程的遗体化妆师。

遗体化妆师,一个特殊的职业选项。还被称为入殓师,遗体整容师。他们的工作职责就是为死者修整面容和身体,化妆整仪,尽量还原生前最美状态。

他们鲜少在日常生活中被提起,偶尔提及,大家也总是称他们为 " 和死人打交道的人 ",给这个职业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李师傅正在工作(图片仅为展示工作场景,纸棺中没有遗体)

" 我们的职责,就是让他们体面地离开 "

来到郑州市殡仪馆的地下一层,记者见到了遗体化妆师李师傅和毕师傅。" 你们刚刚从上边走下来,有什么感觉?" 李师傅边搓着手上的消毒液边问记者:" 是不是觉得有点阴森?而且这下边的温度也要低一点。" 确实,下到负一层时,记者感觉到有一丝清凉。

两位师傅工作的化妆间

李师傅穿好白大褂,戴好防护手套后,带记者来到了他工作的化妆间。李师傅将自己的工具箱打开,记者看到,里边有化妆套刷、剪刀、遮盖霜、啫喱水、胭脂等。化妆间很大,工作时会同时有好几具遗体陈列在这里,这一具化完就接着化下一具。毕师傅推着一副一次性卫生纸棺走在后边,跟记者同行的实习生明显被吓到了,记者赶紧安慰道:" 别怕,这里边没有遗体,只是为了让两位师傅展示一下工作场景。"

李师傅的工具箱

李师傅已经在郑州殡仪馆工作了 8 年,而毕师傅已经是 20 多年的老员工了。他们的生物钟早就已经形成,由于家离单位比较远,他们每天五点多就要起床,七点到岗位上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核实逝者身份、给遗体做简单的清洁、然后化妆。男性遗体要理发、剃须,女性遗体要上粉底、涂口红,尽量让逝者的脸颊恢复生前的气色。遇到非正常死亡的遗体,例如高空坠落、火灾、溺亡或是车祸等非自然死亡的情况下,遗体处理起来更加复杂。李师傅说道,如果是溺亡的遗体,整个会变得膨胀起来,而且皮肤会变得特别脆弱,有时候拿刷子轻轻一刷,整块皮肤就掉下来了。在遇到部分肢体残缺的情况下,我们还要进行缝合和修补。一般来说,如果是正常去世,面容比较祥和的遗体,整个流程大概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旁的毕师傅告诉记者,他曾在学习的时候见过一位老师花了 12 个小时,一块一块的缝合拼凑好了一具被火车撞到的遗体。

" 刚来的时候,说不害怕那是假的 ",毕师傅告诉记者,有时候一些逝者他们的胸腔里边还有一部分气体没有排出,在化妆或挪动遗体的时候,这部分气体会从身体中排出来,经过声道时遗体就会发出呜呜的声音,虽然知道这是有科学道理的,但还是会被吓一跳。

" 平均一天要处理 20 多具遗体,从业这几年来,我送走了无数的逝者,大多数都是寿终正寝的老人,也有跟我年龄相仿的,甚至还有几岁的孩子。" 在亲历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损毁程度的逝者遗体后,李师傅说,他的心理也逐渐从惧怕转向接受,逐渐理解了这份职业的责任,也对死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亲朋好友的喜事从不参加,跟别人打招呼从不说 " 再见 "

" 碍于对死亡的忌讳,外界对遗体美容师这个职业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误解和歧视。" 毕师傅说,自己不会去试探别人的态度,别人能理解更好,不理解的话也不会强求。因为工作的缘故,他们对自己立下许多不成文的规矩:不参加亲友的婚寿喜筵,不主动告知别人自己的职业,不递名片不握手,不对访客说 " 你好 " " 再见 "" 一路走好 " 等。

尽管他们终日穿着防护服、戴着手套,与尸体并没有接触,但只要脱下手套,他们便会开始洗手;不跟人握手,怕别人觉得自己把 " 晦气 " 传给他,产生不愉快;不对访客说 " 你好 "" 再见 "" 一路走好 " 等礼节性问候语,怕对方觉得自己在诅咒他;

从业 20 多年来,毕师傅从未参加过自己亲朋好友结婚、生子等喜事。" 我一直都是礼到人不到。"

这么多年,只要有别人问你在哪里工作,毕师傅和李师傅都会很含糊地说是在殡仪馆,再具体的就不说了,怕别人听了之后会有偏见。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毕师傅其实是一个面容很慈祥的人,也很爱笑,可每当接收到尸体,他都会立马收敛笑容,戴上手套,认真地为逝者上好妆容,送他们走完生命里的最后一程。每次看到逝者家属对自己的认可,也会很高兴。

当记者问起,是否把此当作一生的事业,他们两位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让逝者体面离开 ,让生者感到慰藉。不论外界有怎样的声音,都会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尽力做好服务工作。

对他们来说,尽管每个人生前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但每个人的灵魂都同样高贵。

工资上万是谣言,希望遗体信息卡更完整一些

" 你们做这一行的是不是很有钱呀?"" 你们是不是真的白班 800,夜班 1300 啊?" 每次听到这些话,李师傅就很生气:" 这些人完全是瞎说的,没有根据。"

李师傅在做这份工作之前是一位货车司机,当时他就是看了网上的消息,以为做殡葬收入会很可观,再加上自己对这个行业也十分好奇,于是便转行做了遗体化妆师。可等到真正入行之后,他发现薪资普遍不高。李师傅向记者苦哈哈地打趣道:" 我们就是拿着最低的工资,做着很累的活儿。"

此外,李师傅还说,他们这行还有一个需要完善的地方。在接触一些遗体时,有的会不断地往外边渗漏液体,比如一具肝腹水的遗体,肚子会像小山包一样鼓起来,这种遗体一般很难处理,嘴巴和鼻孔会不断往外渗漏液体。李师傅告诉记者:" 我们无法判断一具遗体有没有带有传染病,人虽然去世,但是体内的传染源还在,有的遗体信息卡死因那一栏只填了因病去世,我希望能够在这上边写得详细一点,也是对我们殡葬人员一个安全保障。"

" 我有一次给遗体化妆时,不小心划破了手套,手背出了一点血,我赶紧往外吸血,消毒了快一个小时,就是害怕被传染," 毕师傅跟记者补充道。

结束采访时,毕师傅很热情地给记者带路,记者也很配合地不去跟他说再见。看着他慢慢走回地下室的背影,突然感觉在这份岗位上坚守 20 多年的他是如此的伟大,就像电影《入殓师》里所说,他们 " 把失去的人重新唤回,赋予永恒的美丽 "。

(应受访者需求,文中以李师傅、毕师傅代指)

来源:大河报 · 豫视频 编辑:陈朋冲

有话要说...